打破二战后的束缚,德国外长宣布禁运俄石油,将稀土合同留在欧洲
德国是欧盟内部的核心国家之一,是颇具经济实力的强国,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期间,始终致力于改善德国与俄罗斯及我们之间的关系。默克尔不仅促成“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修建,也极力推动我们与欧洲的贸易协定。总体而言,在默克尔的推动下,德国与俄罗斯及我们的关系都十分友好。

2021年执掌德国16年的默克尔宣布退休,而来自社会民主党的朔尔茨成功当选总理,并领衔德国新内阁。2022年2月,俄乌危机爆发,美国等西方国家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德国也决定响应美国的号召。不仅打破70余年的承诺,向正在交战的乌克兰地区输送了武器装备,此外德国还宣布对俄罗斯的能源实施禁运。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近期表示,德国将在夏天之前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将石油进口量削减50%。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约有40%的天然气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而23%的石油也来自俄罗斯。近期,同样来自德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签署法令,允许欧盟国家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另外,虽然欧盟各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但仍在海上的灰色市场上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这些国家的做法是,将俄罗斯石油混入其他国家的油轮中,以此规避自己颁布的制裁禁令,这一系列行动显然是掩耳盗铃。而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甚至已经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欧盟多国已发生了抗议活动,但以目前状况而言,这种能源短缺的现象不会在短期内结束。

除了减轻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外,德国还将逐渐摆脱对我们国内稀土资源的依赖。稀土是现代工业发展中的关键原料,我们国内的稀土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可想而知。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决定将稀土合同留在欧洲,不再与我们合作。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表示,将与挪威企业进行稀土合作,一份长达5年的合同将在2024年正式生效,这也是舍弗勒首次在欧洲内部采购稀土。

德国在重要资源的表态与行动似乎表明,德国决定与俄罗斯及我们“一刀两断”。俄乌危机确实引发了欧洲的地缘动荡,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欧洲强国的德国自然希望能够进一步确保自己的能源安全。另外,欧洲地区排俄恐俄情绪高涨,美国遏制我们的战略显然不会改变,尽管欧洲希望实现战略自主,但目前仍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德国的选择是基于国际局势的一种尝试,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所奉行的冷战思维早已不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一味强调对立只会伤人伤己。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应该放弃以意识形态为依据进行判断的这种习惯,德国理应以自身利益为首要考量因素来做出最终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