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江门厂区:广东巨高磁铁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江门市江海区云沁路159号10栋厂房1楼

东莞厂区:东莞市巨高磁铁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东莞市塘厦镇石鼓向阳路正强达科技园D栋一楼

联系方式:0750-3100136  

联系邮箱:jugo@jugomagnet.com

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终端需求快速提升,稀土磁材持续景气

1. 稀土永磁材料——碳中和理念推动终端需求



1.1 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浅析



磁性材料是指能对磁场作出某种方式反应的材料,按照磁化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永磁材料也称作硬磁材料,主要特点在于其磁性能高,矫顽力高,去掉外磁场后仍能长时间保持高磁性。常用的永磁材料分为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等。



金属类永磁材料发展较早,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碳钢,主要用于仪表仪器领域,但随着新兴永磁材料出现,产量逐渐减少。铁氧体永磁材料是以氧化锶或氧化钡加上三氧化二铁为原料,通过陶瓷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包括烧结铁氧体磁材和粘结铁氧体磁材,主要用于家用电器、打印机、传感器、玩具等领域。



稀土永磁材料有着高磁晶各向异性和高饱和磁化强度,具有高矫顽力、高磁能积等诸多优势。当前的钕铁硼磁性材料为稀土永磁材料的第三代,是综合性能最优的一代,钕铁硼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矫顽力,以及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使得钕铁硼磁性材料在现代工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新能源汽车、稀土永磁电机、风电等为主要应用领域。



稀土磁性材料位于稀土产业链的中游,上游稀土开采冶炼厂商将所开采的稀土矿进行冶炼分离后得到各类稀土金属以及氧化物的精矿,再将稀土精矿出售给中游磁性材料厂商进行深加工后得到稀土磁性材料以及各种抛光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等,最后根据不同稀土功能材料特性运用于下游不同领域。



稀土永磁材料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工业电机、核磁共振成像仪、音响设备、消费电子等方面。在稀土下游应用的各个领域中,稀土永磁材料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终端消费价值最高的板块。根据上海金属网数据,2020 年稀土下游消费结构中稀土永磁材料占比达到 46%,所带来的消费价值超过稀土终端应用的90%。



中国近年来稀土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且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的数据,2021 年我国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20.71 万吨,粘结钕铁硼毛坯产量 0.94 万吨,2021 全年合计钕铁硼毛坯总产量达到21.65 万吨,同比增长16.4%,中国的钕铁硼磁材产量约占全球总供应的 80%左右。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钕铁硼磁材出口量达到 4.9 万吨,出口方向以欧美国家为主。随着研发技术的推进以及在国内“双碳”政策的推动下,稀土下游许多新兴领域将加大对高端稀土磁材的需求,稀土永磁材料将更多运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变频家电、节能电梯、永磁电机等新兴领域,稀土磁材行业的重要价值将日益凸显。



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最常见的分类是按使用功能划分,分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以及功能磁性材料。永磁材料又被称作“硬磁材料”,是指经过磁化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软磁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永磁和软磁材料中既包含金属磁性材料,也包含铁氧体磁性材料。功能磁性材料主要包括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材料,旋磁材料以及磁性薄膜材料等。



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是指包含稀土金属的永磁材料,是将钕、钐等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的诞生是磁性材料领域的重大推进,使得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磁器件高效化、轻型化。目前主要根据下游应用不同分为钐钴永磁体以及钕铁硼永磁体,第四代稀土铁氮永磁体目前还在积极研发中。



第一、二代稀土永磁材料——钐钴永磁体。钐钴永磁体主要由稀土元素钐、钴及其他元素配比后制成,目前主要分为第一代 SmCo5(1:5 型)和第二代Sm2Co17(2:17)型两种,以第二代钐钴永磁体为例,其中钴元素占比在 48%-52%,钐占比在23%-28%,铁元素占比在 14%-17%。钐钴永磁体的特点是磁性能高,相较钕铁硼永磁体耐高温性更好。但由于钴元素占比较高,且钴成本价格高于钕价格,目前下游运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通讯技术等领域。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体。目前钕铁硼永磁体是性能最优、用量最大、磁材市场占比最高的永磁材料。钕铁硼磁材中钕镨元素占比在29%-32.5%,铁元素占比在64%-69%,硼占比在 1.1%-1.2%。近几年由于钕铁硼磁材的高性价比,以及不断优化的磁材生产工艺下,钕铁硼磁材在生产及应用方面得到了高速发展。钕铁硼磁材的能量密度及矫顽力都极高,且具有较强的磁性及机械性能,不足之处在于耐高温性差,且易粉化腐蚀。根据行业惯例,内禀矫顽力(Hcj,kOe)和最大磁能积((BH)max,MGOe)之和大于 60 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目前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直驱风电中永磁电机等领域,未来随着新能车产销量快速提升、永磁电机的普及等下游推动下,钕铁硼磁材的需求量将大幅提升。



粘结钕铁硼、烧结钕铁硼、热压钕铁硼。当代钕铁硼磁材主要分为粘结钕铁硼及烧结钕铁硼两种,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工艺上的不同。粘结钕铁硼是在钕铁硼磁粉中注射粘合剂,再通过各种可塑性材料的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目前主要运用于硬盘驱动器磁体、汽车电机及磁传感器以及其他各类工业用和家用电机。



烧结钕铁硼则是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对熔炼和浇铸炉体抽真空,通过高温加热成型。下游主要运用包括稀土永磁电机、扬声器、磁选机、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磁共振成像设备仪表等。由于磁性与成型方式上的不同,使得粘结钕铁硼磁材与烧结钕铁硼磁材在使用上的交集并不多,烧结钕铁硼由于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性价比,广泛运用于功率较大的驱动电机等领域,粘结钕铁硼具有工艺简单、体积小等特点,较多运用于微特电机等领域。



热压钕铁硼是通过热挤压、热变形工艺制成的磁性能较高的磁体,具有致密度高、取向度高、耐蚀性好、矫顽力高和近终成型等优点。目前仅少数公司掌握了生产工艺,专利壁垒和制作成本高,总产量比较小。



1.2 国家政策持续发力,保障稀土永磁行业高速发展



高性能钕铁硼磁材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绿色工业等低碳经济领域。随着清洁能源,碳中和等概念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纷纷大力投资节能环保产业,以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也迎来高速增长。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我国重点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1 年 10 月 20 日,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及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指南》将高性能稀土(永)磁性材料及各种稀土功能材料归类于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新材料。



2015 年 10 月 23 日,科技部、商务部发布《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将生产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新工艺技术及各种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016 年 11 月 29 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强调要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推动稀土、钨钼、钒钛、锂、石墨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加强专用工艺和技术研发,做好稀土功能材料品质提升,加强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



2017 年 1 月 24 日,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研究编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南》指出新材料是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指南明确了稀土磁材作为我国关键战略性材料,要加快实现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器件产业化,开展传感器、伺服电机等应用验证。



2019 年 9 月 6 日,工信部发布《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强调要提高原材料工业供给质量,深入实施《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加快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行业测试评价中心建设,支持开发稀土绿色开采和冶炼分离技术,加快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支持开展重点原材料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原材料供给质量。



2021 年 1 月 15 日,工信部发布《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旨在为依法规范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生产经营秩序,有序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加强稀土行业全产业链管理,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 年 11 月 22 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计划》提出要大力推动基础材料及零部件绿色升级。加快高效节能电机关键配套材料创新升级,提升高性能电磁线、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轻稀土永磁等材料绿色化水平。



2021 年 12 月 21 日,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强调推进高洁净度高均质化冶金、高性能合金短流程制备、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选区精准渗透等技术。突破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储氢等关键材料。做强做大稀土企业集团,鼓励稀有金属企业加快整合,加强稀土产业上下游衔接联动。



2. 稀土行业基本情况—供不应求持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时



稀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且为我国战略性核心资源,在于稀土能大幅度地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25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 4400 万吨,约占全球 35%。此外越南、俄罗斯、巴西稀土储量靠前,分别为 2200 万吨、2100 万吨及 2100 万吨,以上四国占据全球稀土储量87%。产量方面,2021 年中国稀土矿产量达到 168000 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他稀土矿产量较多的国家为美国、缅甸、澳大利亚,产量分别达到 43000 吨、26000 吨及22000吨。



作为稀土储备和产出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近几年不断对稀土行业进行整治和改善。2021年一月工信部发布《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供给侧再次革新,稀土管理条例提出国家要对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指标管理,实行稀土资源和稀土产品战略储备,并首次明确对违反规定企业的处罚条例,以及对六大集团进行稀土资源整合。自 2015 年打击黑稀土产业链以来,黑稀土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当下国内严格管控开采、冶炼指标,且海外稀土供应接近满产,稀土供应端难以大幅提升。



2022 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指标分配给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厦门钨业和广东省稀土集团。今年第一批开采指标较去年第一批增长 20%,其中北方稀土获得最大开采指标,为 6.021 万吨,占据全部稀土开采指标的 59.73%。国内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国家严格控制稀土开采及冶炼份额,海外进口稀土总量偏低,未来稀土供应端带来的增量有限。



2021 年 12 月 23 日,中国稀土集团正式在江西成立,由国资委控制,中国铝业、五矿稀土、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战略性重组,由六大集团中五矿稀土、南方稀土、中国稀有稀土整合而成。按照此 3 家稀土公司往年配额占比,中国稀土未来将拥有全国40%的轻稀土和 70%的中重稀土开采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企业。



稀土下游消费方面,根据 SMM 数据,2020 年中国稀土下游主要运用于永磁材料、冶金机械、石油化工、抛光材料、玻璃陶瓷等,其中永磁材料消费占比达到46%,且终端消费价值达到 90%以上。2020 年永磁材料下游消费以风力发电、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主。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清洁能源”等环保理念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未来以节能环保为理念的新能源汽车、风电、稀土永磁电机将得到充分发展,将大幅提升对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的需求。



3. 稀土永磁材料供需分析——终端需求呈现高景气,高性能磁材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稀土永磁应用广泛,全球总产量稳步提升。由于稀土永磁材料符合清洁能源理念,广泛运用于新能车、风电、工业电机等领域,重要价值逐渐凸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0 年全球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达到 21.74 万吨,同比增长8.43%,2015 至2020年复合增速达到 7.72%。2020 年全球烧结钕铁硼为 20.55 万吨,占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产量 94.5%。全球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产量近年来稳步提升,2021 年全球产量达到7.53万吨,同比增长 13.57%。预计到 2025 年,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及烧结钕铁硼产量将分别达到 31.02 和 29.67 万吨,2020~2025 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为7.4%和7.6%。



中国稀土永磁产量占比最大。中国不仅稀土储量最多,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也为世界第一。中国具备全球最完备的稀土永磁产业链,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稀土永磁生产基地,2020年中国磁材产量占全球达到 90.25%。2021 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达到21.33万吨,居全球首位,消耗量达到 16.07 万吨。目前,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以烧结钕铁硼为主,占比达到 94%以上,烧结钕铁硼按照矫顽力高低不同可分为低矫顽力到至高矫顽力共7类。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 年 1 月-2 月,中国烧结钕铁硼产量达44440 吨,同比增长15.67%。自 2021 年 6 月份以来,烧结钕铁硼价格持续上涨,截至2022 年3 月25日,毛坯烧结钕铁硼 N35 价格达到 285 元/公斤,毛坯烧结钕铁硼H35 价格达到345元/公斤。



供给端:低端磁材过剩,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整体产量较少。着眼于国内市场以及海外市场,都呈现低端磁材供应过剩,而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产量较少的情况。目前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研发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以及中日合资企业,受到工艺技术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中国钕铁硼厂商在较长时间内以生产中低端磁材为主。2020 年,全球钕铁硼磁材合计产量 21.74 万吨,其中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产量为6.63 万吨,占比30.5%;2020 年中国钕铁硼磁材产量为 19.62 万吨,其中高性能磁材4.62 万吨,占比为23.55%。整体来看,中国高性能磁材占比仅为 20%左右,且高性能磁材产能集中在行业龙头。目前我国磁材厂商产能两极分化较严重,产能超过 3000 吨的企业仅占到7.5%,1500吨到3000 吨占 8.5%,其余 84%的企业产能均在 1500 吨以下。



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国内的高性能磁材厂商主要包括磁材龙头如中科三环、宁波韵升、金力永磁、正海磁材、英洛华、大地熊、银河磁体、横电东磁等企业。国外高性能磁材目前集中于日立金属、信越化学、TDK(日本)以及VAC(德国)。由于技术、资金、人才、客户粘性等壁垒较高,其他磁材企业进入高性能磁材行业十分困难。



目前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吸收海外高性能磁材技术,以及不断的研发推进,逐渐掌握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生产工艺。低端磁材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短板,以生产低端磁材为主。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量增加主要来源于龙头磁材企业的扩产。金力永磁8000 吨高性能磁材项目已于去年底投产,今年二季度预计达到满产状态。正海磁材于江苏南通投资 30 亿元建设 1.8 万吨高性能磁材生产基地,计划2022、2023 年分别新增6000吨产能。中科三环计划在 2022 年扩产 1 万吨烧结钕铁硼产能。



2022 年2 月份,宁波韵升公告募投 10.8 亿元用于包头韵升年产 1.5 万吨高性能稀土磁材项目。2020 年中国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共计产能接近 9 万吨,而全年产量仅有4.62万吨。根据各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统计,到 2025 年中国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能合计约为20万吨,未来产能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大高性能磁材供给。(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龙头磁材企业与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共同助推行业发展。



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稳步增长,稀土永磁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国内磁材龙头如金力永磁、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等已形成生产钕铁硼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其中,中科三环、宁波韵升、英洛华主营产品包括烧结钕铁硼及粘结钕铁硼,银河磁体主要生产粘结钕铁硼且为全球最大粘结钕铁硼材料生产企业,其余企业以生产烧结钕铁硼为主。稀土永磁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产品研发、技术突破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研发费用及时间投入。目前大型稀土永磁厂商生产体系已成规模,且与下游客户粘性较好,通过不断的扩增扩产以及技术更新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型稀土磁材企业大多依附于大型磁材企业,主要通过各种客户订制订单,按需生产来满足自身业务需求。

cb8065380cd791230c0f04adbc8c4088b0b780ba.jpeg.png


需关注稀土原料产品价格至下游稀土磁材的传导过程。原材料价格波动。稀土是生产钕铁硼磁材的主要原材料,我国是全球稀土的重要供应地。稀土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在短期内给中游磁材厂商的生产销售带来不利影响。2021 年稀土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磁材厂商成本控制带来压力。根据宁波韵升2021 年报,上游稀土价格传导至磁材企业存在一定时滞性,公司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目前各大磁材厂商通过与重要稀土原料厂商共同建立生产基地、签署长期供货协议等举措来保障公司稀土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同时,各磁材公司通过根据在手订单提前采购稀土原材料、建立稀土原材料安全库存、与客户建立调价机制、优化配方、改进工艺等措施,减少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其业绩的不利影响。长期协议订单。由于稀土永磁需求订单是由终端需求往上传递,根据下游电池等厂商需求订单的数量,磁材厂商再决定生产多少磁性材料,根据所需磁性材料,向上游稀土原料厂商按需采购。以北方稀土为例,今年 1 月底,北方稀土与下游 45 家厂商签订长协,长期协议订单的存在,将直接为磁材厂商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下游终端企业订单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磁材厂商的业绩,从而影响短期股价走势,如果磁材厂商能提高长期协议订单的签订,将有效控制公司所需稀土精矿成本,从而提升业绩。



需求端:新旧动能持续发力,新能车、风电、工业电机等需求大幅提升



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下游主要为各种电机类型产品,终端广泛运用于新能源车、风力发电、工业电机、变频空调、节能电梯等领域。我国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量近年来快速增长,2020 年全国高性能钕铁硼毛坯产量为 4.62 万吨,2019 年为3.74 万吨,同比增长23.55%。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长期需求持续旺盛



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相较异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维修方便等多种优势,在同等质量与体积下,永磁同步电机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与加速度。由于永磁同步电机需要用到钕铁硼磁材,而中国为全球钕铁硼产量最大的国家,使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的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远超预期,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352 万辆,我们预计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622 万辆。长期来看,中国新能车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将会从政策补贴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2020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到 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新能源汽车每辆纯电动车消耗钕铁硼5-10kg,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消耗 2-3kg。我们保守估算,一辆新能源汽车消耗钕铁硼磁材5kg。由于中国新能车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我们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1 年实现突破性增长之后,整体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52 万辆,预计到 2025 年销量将达到 1020 万辆,年复合增长速度达到62.7%。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接近 2000 万辆,所需钕铁硼磁材9.78 万吨。



永磁电机搭上政策快车,成为稀土需求新黑马



在国家政策驱动下,稀土永磁电机的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2021 年6 月1 日,《GB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级》正式实施,意味着IE3 以下能效电机将被强制停产。由于传统异步电机性能提升存在天花板,IE4 及IE5 等高效电机更倾向于采用稀土永磁模式。2021 年 11 月 22 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 年)》,鼓励使用以稀土永磁电机为代表的节能电机,扩大高效节能电机的绿色供给等,并提出到 2023 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将达到1.7 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 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 490 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2800 万吨。



与传统异步电机相比,稀土永磁电机具有较高的节能与工作效率,由于永磁电机的转子不需要励磁电流,较传统电机节能约 15%-20%左右,且工作效率提升约2%-19%。此外,由于永磁电机的转子采用内嵌密封式结构,能够降低转动时的摩擦,使得寿命显著提高。目前国内稀土永磁电机的设计寿命在 15-20 年,而普通电机为8-10 年。



过去由于稀土永磁电机的高成本使得使用率相对传统工业电机较低,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推动,永磁电机普及率将快速提高。我国 2020 年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大约为5%,按《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 年)》预计 2023 渗透率达到20%,2025 达到30%。按主流微特电机测算,目前国内微特电机产量占到全球大约 80%,预计到2025 年占比将达到 90%,届时预计国内永磁电机产量达到 39.78GW,全球产量达到49.73GW,所消耗钕铁硼磁材 3.51 万吨,2020~2025 钕铁硼磁材复合增速预计为55.80%。



“双碳”政策驱动下,风电迎来快速发展



风力发电电机目前阶段主要有四种:异步风力发电机、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半直驱式永磁 同步发电机及直驱式交流永磁同步发电机,其中半直驱和直驱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需要使用钕铁硼永磁体。半直驱与直驱式永磁电机优势之处不同,半直驱的发电机转速高,相对直驱发电机而言,能够兼顾发电机设计,改善大功率直驱发电机设计与制造条件。而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由于没有齿轮箱,减少了传动损耗,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在低风速环境下,效果更加显著。此外,二者较异步风电机,更加易于维护和保养。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驱动下,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将得到快速发展。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直驱和半直驱风电每千瓦装机容量对应的钕铁硼用量约为0.667kg。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0-2024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5.0GW,年复合增长率约 4%。未来,亚洲、北美洲及欧洲仍是推动风电市场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GWEC预计 2025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突破 110GWH,我们预计所需钕铁硼磁材将达到3.44万吨。



国家导向明确,变频空调、节能电梯占比持续提升



变频和传统空调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在压缩机上的运用原理不同。变频空调的压缩机能够在长期开启运转的情况下适度调温,如果室内不需要大量冷热时,空调就会以低频的状态运转,智能的恒定控温,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预计能效新国标的实施将使得目前空调市场淘汰率达到 45%,而变频空调压缩机只有使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才能满足新标准。能耗标准的提升将带动变频空调市场份额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产业在线数据,中国变频空调产量占比从2013年的32.67%提升至2020年的57.53%,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空调产量常年占全球总量的 80%,我们假设未来 5 年中国空调产量增速保持在3%,目前欧洲和日本变频空调的渗透率接近 100%,全球变频空调渗透率接近75%,预计到2025 年,全球变频空调渗透率将达到 90%。据此推算,2025 年全球家用空调产量有望达到 22461 万台,其中变频空调产量达到 20215 万台。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测算,单台变频空调电机需钕铁硼磁材数量为 0.1 千克,据此推算,2025 年全球变频空调消耗钕铁硼磁材预计达到 20215 吨,2020~2025 年所需钕铁硼 CAGR 预计为2.94%。



节能电梯方面,根据中国电梯协会数据,电梯驱动系统采用钕铁硼永磁曳引机的节能电梯比普通拖动控制电机节能效率提高 20%,同时降低 40%的损耗。中国电梯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电梯产量占到全球约 70%左右,2020 年全球节能电梯渗透率为85%左右,预计2025 年渗透率将提高至 90%。2020 年中国电梯产量达到128.2 万台,同比增长9.29%,我们预计未来中国电梯产量按 7%的增速增长,到 2025 年产量将达到179.81 万台,中国节能电梯产量 161.83 万台,全球节能电梯产量将达 231.18 万台。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一台钕铁硼永磁曳引机消耗 7kg 钕铁硼磁性材料,据此测算,2021年全球节能电梯消耗磁材16182.64吨,2020~2025年所需钕铁硼磁材CAGR预计为4.18%。



消费电子、传统汽车、工业机器人仍是稀土重要消费领域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仍需要大量钕铁硼磁性材料,磁材消耗量取决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手机中扬声器、听筒等声学系统、摄像头马达等部件以及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及充电口吸附件等部件都需要使用到钕铁硼磁材。一台智能手机大约消耗约 2.5g 磁材,一台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大约消耗3g 磁材。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 13.2 亿台,同比增长 2.03%,笔记本电脑总出货量达3.41 亿台,同比增长 14.81%。随着未来各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小幅增长,整体磁材需求随之上升,预计2021 年消费电子整体磁材消耗达 2203.69 吨,到 2025 年消耗磁材6169.08 吨。



传统汽车中 EPS 转向系统及微电机同样是钕铁硼磁材重要运用场景,据正海磁材公司公告,一辆传统汽车包含 30~40 个微电机,一个微电机大约消耗9g 磁材,一个EPS转向系统大约消耗 150g 磁材。我们预计未来 5 年汽车产销量将维持2%的增速缓慢增长,据此推算,到 2025 年全球传统汽车消耗钕铁硼磁材预计达到22894.22 吨。



此外,随着“互联网+制造”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成长空间巨大,政策支持及产业资本投资热潮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长率约为 27%,其中中国市场增长过半。根据五矿稀土研究院数据表明,一台 165kg 焊接机器人需要消耗25 公斤高性能钕铁硼磁材。2021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 31.8 万台,同比增长 47.91%,海外工业机器人产量30.25万台,同比增长 10%,我们预计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以 35%的增速增加,海外以10%的增速增加,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达到150 万台,消耗磁材量将达到 28913 吨,2020~2025 年所需钕铁硼磁材 CAGR 预计为23.78%。



在稀土永磁下游持续旺盛的需求下,对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消耗量将快速提升,其中以新能源汽车及工业电机需求增速最快,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所需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将达到 26.65 万吨。2020 年国内高性能钕铁硼产量为 4.62 万吨,全球高性能钕铁硼产量为6.63 万吨,根据国内主要上市公司产能规划,预计到 2025 年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量为13.8 万吨,2020~2025 复合增速为 15.42%,供需缺口将达到11.62 万吨。在未来供需缺口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将支撑稀土磁材价格不断上涨,有助于稀土磁材企业提升业绩。